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当代世界 > 环球瞭望
美国对华政策真的失败了吗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尤苗    2018-07-02 00:08:33

  2018年4月美国顶级学术期刊《外交事务》发表了美国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ell) 和前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拉特纳(Ely Ratner)的联名文章《中国清算》,直截了当地提出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对华政策失败了。文章从经济、政治、安全、国际秩序四个方面,指出美国想要改变、重塑中国的希望和中国实际的发展现实差距越来越大。基于这种期望和现实的差距,两位作者建议美国应重新反思和评估对华战略,并建议美国应该把焦点放到自己和盟友的建设上。在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该文一经发表,便引发中美两国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回应,王缉思、芮效俭、约瑟夫·奈等知名中美政治学家随后联名撰写《美国错看中国了吗?》,于6月14日发表在《外交事务》的网站上。本文对双方争论焦点进行梳理,希望能对中美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美国错看中国了吗

  《中国清算》一文刊出之后,引起中美两国学者的热烈讨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从中国的视角对该文进行了回应。他认为,美国人经常认为自己可以将其他国家变成他喜欢的样子,而当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时,美国人就会感到很沮丧。坎贝尔和拉特纳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感到失望,同样的,中国学者也对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感到不满和困惑。近年来,美国国内政治两极分化、权力斗争、丑闻不断、民众对国家机构的信心不足、大量推文逐渐成为国家公告、外交事务高级官员频繁更换、重要政府岗位出现空缺,这些现象虽然以前在美国也会发生,但是自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来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更多、范围更广。这些现象使得很多中国学者感到美国开始变得不可认知和难以预测了。此外,特朗普政府在全球秩序中的态度也让中国政治分析家感到困惑。美国以前经常要求中国遵守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但是现在美国自己却退出或暂停了已有的国际机制,比如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变化让中国的外交决策者非常困惑,搞不清哪些秩序是美国希望自己和其他人都遵守的,哪些国际秩序是美国人希望继续维护的,也看不大清楚现在的美国在重大国际问题所持的立场。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也撰文表示,坎贝尔和拉特纳的文章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假设,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是让中国变成美国想象的样子。有这种错误认识的人通常无法区分美国的对华政策到底是基于美国价值观,还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事实上,美国制定对华政策都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尼克松总统就表示过,对华政策改变的初衷不是要改变中国,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美国在冷战中的优势,让美国在和苏联的对抗中获得地缘优势。当然,基于国家利益的美国对华政策中,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1993年克林顿总统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绑定,希望通过经济手段来胁迫中国改变,结果是两败俱伤,最终美国还是放弃了这种方式。直到今天,中美两国具有建设性的合作都对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利。芮效俭在文中还发出强有力地质问,美国政府难道真的应该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阻碍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如何才能更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在对华政策的每一步之前,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就已知道中国必将是个更加繁荣的新兴力量,而这不应该是质疑对华政策的原因。难道美国人不相信他们的政府具有和大国打交道的能力吗?因此,芮效俭建议美国应该继续和中国合作,还要停止向世界传递出美国不再准备担当负责任的全球领导者的信号。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去寻求共同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美国的利益,让美国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可能才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好起点。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南亚与太平洋事务前副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克里斯坦森(Thomas Christensen)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帕特丽·夏基姆(Patricia Kim)的文章认为,坎贝尔和拉特纳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疑虑,并认为过去数十年美国对华政策是失败的,但显然坎贝尔和拉特纳将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的许多成就都排除在外,这是不妥的。《中国清算》中认为美国可以促使中国改变其原有的政治体系,摈弃其发展模式,这种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克里斯坦森和夏基姆认为,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往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追求共同的利益来影响中国。当前中美在东亚地区安全合作、国际秩序维护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共同利益。此外,《中国清算》认为国际秩序只能有美国来主导,中国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挑战美国主导的秩序,表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对此,克里斯坦森和夏基姆批评道,这种看法的逻辑不对,按照坎贝尔和拉特纳的逻辑,只要中国不断发展强大,影响力日益增加,就会被认为是对华政策的失败。事实上,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秩序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为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他们也不赞同坎贝尔和拉特纳所倡导的改变中国的方式,认为美国不可能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美国人更应该做的事情是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美国的对华政策真的失败了吗?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S.Nye)教授给予坎贝尔和拉特纳的答复是,现在就对美国对华政策给出全面失败的结论还为时尚早。约瑟夫·奈认为美国的优势不仅在军事力量方面,在经济,技术,货币和能源方面都大大领先于中国,因此当前没有必要夸大对中美关系的恐惧。而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流行病、核扩散、恐怖主义和金融不稳定等问题都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并且没有人能确定中国的未来,所以建议美国可以再等等看,不着急下结论。

  政治分析家埃里克·李(Eric Li)也不赞同坎贝尔和拉特纳关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结论,认为中国融入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平崛起”,并且中国是过去30年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贡献者。正如坎贝尔和拉特纳承认的那样,中国已经充分参与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机构,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但是美国不应指望中国要去遵守违背中国国家利益的相关国际秩序。埃里克认为,为了更好地合作,未来中美两国关系的调整是必要的;但这种调整和合作都必须基于对中美两国历史和现实的正确理解,美国精英应该放弃认为只有自己的国家可以获取全球霸权的想法。如果美国能回归到重塑自身社会的凝聚力,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那么美国就可能长期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国家。

  时间会告诉答案

  约瑟夫·奈用“时间会告诉答案”来解释现在对中美关系下结论为时尚早。王缉思教授也指出,诚然中美战略竞争和贸易摩擦会使得两个国家关系紧张,但是中美两国还是有合作潜力的,比如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会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而中国人民也有意愿将储蓄花费在美国的医疗技术上。也许约瑟夫·奈教授20年前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今天依旧值得借鉴,“美国如果把中国视为敌人,中国就很可能成为敌人;美国如果将中国纳入国际秩序,虽然并不能保证未来的友谊,但中美会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相信中美关系在一次次的反思和调整中会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
再得岐丰 再得岐丰
防范游戏成瘾需立法及时跟进 防范游戏成瘾需立法及时跟进
党校要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党校要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党的理论宣传做成百姓﹃家常菜﹄ 把党的理论宣传做成百姓﹃家常菜﹄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陈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