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局   当代世界   学术人生   社会治理   领导论苑   党史党建   市场经济   军事国防   党校教学   中外历史   民主法治   思想理论   文化教育   学员论坛   调查研究   读书治学   党校新闻   科技前沿   党校科研   文史参阅   学习文苑  
  首页 > 学员论坛
加速生态优势区域绿色崛起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韩军    2018-06-13 07:33:1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谋求生态优势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必须遵循兼容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推动发展理念新变革。只有廓清思想认识中的“雾”,才能清除生态环境上的“霾”。一是在思想理念上强化“绿色革命”。坚持以生态红线确定发展的“底线”,做到发展和生态底线“同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美丽乡村和魅力城市建设“齐抓”,绿色发展和绿色富民成果“并收”,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底色、提高金字招牌成色、坚守绿色发展本色。二是在目标引领上强化“绿色导向”。突出发展的“含绿量”,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差别化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在“多规合一”指导约束下不毁生态功能保障基线,不踩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不越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实现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促增长”的转变。三是在责任担当上强化“绿色考量”。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厉的管理举措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领导干部全面实行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把推动绿色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追“新”逐“绿”。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推动节能降耗上做“减法”,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深入开展“互联网+”“机器换人”等行动,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二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增“新”扩“绿”。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充分发挥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优势,把生态环保与“四新”经济、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农业+电商”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三是在项目引进和培育上求“新”引“绿”。设置“绿色门槛”,在项目招引上,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型、功能型项目上。在项目布局上,严守生态、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施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准入制度。在项目把关上,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绿色崛起新动能。实践证明,生态要“生财”,“密码”就是改革创新。一是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激活“绿色能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加强创新要素集成,聚力补齐技术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着力推动绿色创新,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实施绿色技改,让绿色发展插上科技“翅膀”。二是抓住绿色改革“牛鼻子”,做优“绿色运算”。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积极探索实施市场化的促进和倒逼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机制,完善地区间环境保护协调和利益平衡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市场化生态补偿办法,让环境保护收益“更多”。加快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更优”。三是抓好统筹治理“全覆盖”,夯实“绿色福利”。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管理,加快绿色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城乡环境“美美与共”、山水人文和谐共生。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绿色治理新机制。立足地方实际,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一是深化“绿色立法”,加快推进依法治理。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权,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构建绿色发展的“法治屏障”。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力解决生态文明领域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等突出问题,尽快建立统一监管、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二是坚守“绿色底线”,加快推进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三大战役”。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从严设定各类开发活动资源消耗“天花板”,确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加大环境督察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探索“绿色新政”,加快推进创新治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生态环保治理方式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的全域治理网络体系。

  坚持以绿色文化为支撑,形成全民护绿新合力。大力培育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绿色文化和生态道德软实力,推动绿色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厚植“绿色心灵”。打造蕴含不同生态文化主题创意的生态文化产品和产业品牌,纳入公序良俗、乡规民约,不断增强全民绿色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二是崇尚“绿色生活”。广泛开展新时代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把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风尚。三是凝聚“绿色共识”。完善公众参与、监督等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社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作用,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让新时代绿色文化成为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宣城市委书记)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学习时报所有。未经中央党校报刊社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如需使用请点击后方“获取授权”按钮!
 
  精华推荐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李克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迈向法治反腐新征程 迈向法治反腐新征程
感悟延安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感悟延安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新闻点击排行
  •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
  • 李克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 陈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
  •   微信扫一扫
    报刊社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央党校报刊社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京ICP备1200211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